成功心理因素:謙虛、堅毅、果決
目前分類:財商 (67)
- Jul 13 Thu 2017 08:29
8次財富歸零 翻越生命低谷 投機之神40年來的獨家告白
- Jul 09 Sun 2017 09:23
薪資減少 最窮5%申報所得10年降35%
綜所稅免稅額及扣除額不斷提高,以單身上班族為例,目前年收入三十萬元以下課不到稅;但綜所稅規定有申報才能退稅,有些低所得者已被扣繳稅款,例如薪資所得、利息所得、股利所得等,所以為了退稅還是得申報。
進一步分析,所得最低五%,二○○五年申報所得平均七.二萬元,二○一五年降至四.七萬元;反觀所得最高五%家庭,二○○五年申報所得平均三九六.九萬元,二○一五年增至四七一.五萬元。因此,所得最低與最高五%,所得差距由二○○五年的五十五.一三倍飆至二○一五年的一○○.三二倍。
- Jul 08 Sat 2017 08:39
微信转错账怎么办,90%的人还不知道这个功能
- Jul 06 Thu 2017 19:38
價值100萬元的投資10堂課
- Jul 05 Wed 2017 22:30
整理你的金融清單
除了保險之外,你還有哪些事應該讓家人知道呢?「遺囑」是其一,可以交代遺產的分配;「金融清單」是其二,可以讓他們在傷心之餘,不必為很多代辦事情手足無措,甚至傷及權益。
內容含括:銀行存款 、股票、期貨及基金 、保險、債權債務 、現金及外幣 ...等。
- Jul 05 Wed 2017 22:19
18%沒了!關於新理財觀,專家建議的3階段
- Jul 02 Sun 2017 11:31
國人預期幾歲退休?存多少錢才夠?
「2017 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」,調查發現國人預期退休年齡為 60 歲,其中,富裕族群理想退休金額為 2,645 萬元、一般大眾為 1,724 萬元;至於何時該有儲存退休的規畫,該調查指出, 38 歲是準備的時機點。
http://w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m/GArticle.aspx?id=ARTL000091957
- Jul 01 Sat 2017 22:46
[吳若權] 心靈,是理財致富的雞湯
- Jun 30 Fri 2017 19:22
退休金存多少才夠?專家算給你看
一個人對於退休的條件都達到了,那麼一個月只要3萬元,手頭約有700-1000萬就足夠養老。
由於退休後投資不利因素較多,除了無法承受虧損、也沒有複利效益,因此最好趁自己還在工作的時候就開始規劃比較好。
- Jun 29 Thu 2017 22:12
巴菲特:美經濟癥結在於…有錢人太有錢
「股神」巴菲特指出,美國經濟的真正癥結,其實就在像他這樣的超級富豪身上。美國經濟再怎麼繁榮,卻多是有錢人受惠,財富過分集中在金字塔頂端族群,一般人生活未隨經濟擴張明顯改善。
http://ctee.com.tw/News/ViewCateNews.aspx?newsid=153838&cateid=omsc
- Jun 26 Mon 2017 22:27
10年來大陸每天誕生近400個千萬富翁
2016年中國大陸的個人資產增至10年前的6倍,達到165兆元(人民幣,下同),這個數字約為國民生產毛額(GDP)的2倍. 中國個人資產增長最快是複合年均增長率(CAGR)達到21%的2014年至2016年。
- Jun 24 Sat 2017 21:30
大陸統計 干哪一行最赚钱?
- Jun 23 Fri 2017 08:24
[影片]羅伯特.清崎 「有錢人的陰謀」
- Jun 21 Wed 2017 21:49
有錢到底要不要先還貸款?想要財務安全就避免這5個迷思
對於貸款,是現代正常的資金機制,也不反對運用貸款去實現更多的獲利,創業路上也需要透過貸款來支撐,但前提是要完全評估過自身的風險能力,以及將那些貸款用作其他消費用途。
- Jun 21 Wed 2017 19:23
2016億萬富豪報告
億萬富豪的財富縮水或者透過繼承而轉移,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?在另一個層面,這些龐大的資產要如何代代相傳?
https://www.pwc.tw/zh/publications/events-and-trends/assets/c303.pdf
- Jun 21 Wed 2017 13:25
買房子,不是父母的責任
年輕人必須自己去打拼,自己去努力,只有這樣,才能知道一個人的一生,不能依靠手心向上而獲得所有,必須通過自己的艱苦勤奮才能擁有一切。結婚之後,家是夫妻兩人一起建立,不論酸甜苦辣,都屬於他們共同的記憶。父母在旁邊,只是觀眾,當他們碰到困難時,給予精神支持;當他們有成就時,就拍手喝采。
子女年幼時,養育是父母的責任;子女成年之後,經濟獨立、生活自足,是他們的責任。對於子女,父母是開責任有限公司,不是責任無限公司。對於養老這件事,也要認清楚這是自己的責任,不要拿房子來換取子女的奉養,一碼歸一碼,才能理性的、有智慧的面對自己的未來。
- Jun 20 Tue 2017 07:38
年輕人愛花錢?關鍵原因讓人心酸
前提是一定要存到錢,如果覺得沒買房子,但卻把錢拿去出國、買衣服,花錢享受小確幸,就會影響到存錢的結果。買不買房子不是重點,而是你有沒有準備好未來的生活。
- Jun 18 Sun 2017 20:51
【朱國鳳專欄】你也有可能淪為「下流老人」?10種意想不到的狀...
到底是哪些「沒想到」的狀況,讓他們從原本的中產階級最後淪為下流老人?作者舉了四個案例狀況,包括:
- Jun 15 Thu 2017 18:39
是這樣嗎? 台灣人竟是亞洲第3富有
- Jun 14 Wed 2017 23:28
稻盛和夫:价格上的便宜,不是真便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