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金融海嘯後,聯準會為了穩定金融市場秩序、提振企業信心與支出,開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(QE),大量印鈔票去購買美國公債、房貸抵押證券(MBS)等資產,使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。
然而,隨著美國經濟回穩,Fed計畫趁勢讓「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」,避免將來經濟衰退時,沒有貨幣政策去應對危機。另一方面,要防止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扭曲金融市場,導致經濟過熱,引發貨幣泡沫化風險。因此,縮表登場。
2008年金融海嘯後,聯準會為了穩定金融市場秩序、提振企業信心與支出,開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(QE),大量印鈔票去購買美國公債、房貸抵押證券(MBS)等資產,使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。
然而,隨著美國經濟回穩,Fed計畫趁勢讓「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」,避免將來經濟衰退時,沒有貨幣政策去應對危機。另一方面,要防止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扭曲金融市場,導致經濟過熱,引發貨幣泡沫化風險。因此,縮表登場。
一、遠景型公司不能給你帶來回報
二、不要把成長和賺錢混為一談
有一些公司,常常發行新股,印了很多股票,然後出售給股東,這叫做「現金增資」。公有重大投資案,必須保留現金無可厚非,但資產淨值的成長,竟然不是靠販售公司本身的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,反而是不斷出售股票給股東,應強烈質疑這種公司自我創造現金的能力。
https://www.stockfeel.com.tw/存股要避開現增發債繁的公司/
購屋需求不會減少。因光是現在住在40年老屋的雙北市住戶們,10年後就會替房市增加至少125萬戶的換屋需求。
此外,購屋需求的指標,應該是看家戶數,雖台灣人口成長率逐年下滑,但家戶數才是不動產的需求指標,近年都是呈現正成長,且由1、2人組成的家戶比例愈來愈多,已逾整體一半。
彼得林區把逛街和選股連在一起,他從日常生活中看到生意興隆的好公司,進而投資該公司股票,和巴菲特一樣,他投資他了解的公司,對於無法理解的公司,時下最流行的公司,他就沒興趣了。
因貸款事項是由銀行處理,與建商、房仲沒有關連,且建商、房仲是無法向民眾保障貸款成數的,民眾在簽約前,最好要在契約上註記,貸款金額若是貸不過就要無條件解約、契約不成立、賣方不得異議等條文,要是沒有加註,買方若是違約,賣方最高是可以沒收買方房價15%的金額。
https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169128176766.html#news-article
央行利率連5凍狀況下,根據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統計資料顯示,房貸利率連跌14個月,跌至1.638%,不過購屋族荷包要精打細算,房貸利率下殺到1.44%,是現在首購族的新寵兒。
https://news.housefun.com.tw/news/article/300533176196.html#news-article
台灣的房貸利率加碼點數每況愈下,這麼微薄的加碼點數,未來恐怕連繳營業稅都不夠,舉例來說,現在有一筆房貸利率1.5%,是用1年期定儲利率1.05%加碼45點(1點是0.01個百分點)計息,營業稅率5%,現在繳稅大約0.075%,即加碼的45點約有7.5點拿去繳稅;但若未來30年內,作為計價基準的定儲利率漲到10%,房貸利率為10.45%,屆時該房貸的營業稅若以5%稅率計息,等於要繳0.5225%的稅,「加碼點數連繳營業稅都不夠用」。
台灣的家庭負債比率僅次於南韓,是亞洲第二名,據金融機構統計,2014年的家庭負債金額是4170億歐元,到了2015年時來到4260億,去年再增加到4460億歐元,以台灣9百萬戶平均每戶約負債1百68萬多。在2000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就是3萬7740,沒想到過了17年,薪資不增反減。
上面列舉的這幾個頭腦大保健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,我們能知道解題所需的幾乎所有條件與訊息,但你仍然情不自禁地要給出錯誤的答案。
至於那個讓我們魂牽夢繞的資本市場,他不得比這些紛繁複雜、光怪陸離甚於千萬倍啊;但是面對這樣的一頭怪獸,我們居然總認為秀出自己的系統 1 是可以成功破題的,這種不自量力學名叫做過度樂觀偏差。
美國近期有三個比較大的經濟變數約略塵埃落定:
不論房子由誰購買或由誰負擔房貸,離婚時就會是財產分配的重要標的,但是房子為贈與,就可以由受贈方完全擁有而不需要分配。
有一項很重要的事項必須要注意,那就是當股票出借,如遇公司除權息的『權益補償』問題,這又分成兩種狀況,說明如下:
第一、股票出借,但借券人未將股票賣出,配股配息之後,借券人將返還給出借人,這種情況和股票在自己集保帳戶中的情況相同。
這些年來流行「存股」,存股族要的是穩定的股息收入,因此交易行為比較少,股票閒置在戶頭裏可以利用借券來創造額外的收入,當然若股票套牢不捨停損賣出,也可以透過借券方式讓股票資產活化,藉此增加收益。「借券」就是「有價證券借貸」,借股票的多是外資或國內法人,他們可能將股票拿去建立空頭部位,也可能用來避險、套利。因此借券的時間長短也不一,可能只借 1 天,也可能借好幾個月 (借券時間為半年,但可以按規定展延) 。借券收入屬於租賃所得,無須扣繳二代健保 1.91% 的費用,但若出借所得超過2萬元,則依規定必須先扣 10% 所得稅。
https://www.stockfeel.com.tw/借券-信託和雙向分析/